您現在的位置是:主頁 > 老照片修復教程 >
手工精修老照片,復印件小照片修復放大
2020-05-15 16:33老照片修復教程 人已圍觀
簡介想必很多人對毛澤東主席身穿紅軍藍灰軍衣,頭戴紅星八角帽,紅光滿面、神采奕奕的照片還印象深刻。 這張照片的原型由美國記者斯諾拍攝于1936年,并在1937年撰寫《紅星照耀中國》
想必很多人對毛澤東主席身穿紅軍藍灰軍衣,頭戴紅星八角帽,紅光滿面、神采奕奕的照片還印象深刻。
這張照片的原型由美國記者斯諾拍攝于1936年,并在1937年撰寫《紅星照耀中國》刊發,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毛澤東主席的形象,具有非常的意義。
但你可能不知道,我們認識的這張照片,其實已經過暗房修整,和原始照片存在一定的差別。到不是刻意修改,而是沒有原始底片,修整的難度太大,因為當時的需要,只有通過國外發表的刊物翻拍再放大修整,所以在細節和相似度方面有一些區別。
今天的內容就介紹老照片修復中效果的區別、相似程度,以及要注意避免的問題,往下看:
1936年,毛主席在陜北彩色版
上圖為官方發布的彩色版,我們在對這個版本修復前,查找了網上大量分享的這個版本照片,發現照片皮膚過渡太細膩,線條特征太柔和,沒有正常照片的細節特征,初步判斷這個版本不是原版,已經是被修整過的,如果按照這個形象放大精修,那也不是毛主席最真實的形象。
1936年,毛主席在陜北黑白版
上圖為官方發布的黑白版,通過對比,官方發布的彩色和黑白為同一個版,更多的版本只是在不斷復制發行中稍微修整,變化不大。
官方發布的彩色黑白都不是原始版本,為了修復效果的準確性,我們希望找到最原始的版本形象,終于,我們查到了下面的資料:
紅星照耀中國
1936年7月15日,美國記者在保安采訪了毛澤東主席,斯諾當時看見毛澤東站在窯洞門口,容光煥發,神采奕奕。面對這鮮活的形象,斯諾迅速作出反應,他敏捷地舉起掛在胸前的照相機,可斯諾發現毛澤東沒有戴軍帽,便說:請你戴上軍帽,拍個全副戎裝的。
但毛澤東只有一頂洗得發白的舊軍帽,且帽檐已經軟軟地耷拉下來,這樣的帽子照相顯然不適合。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合適的。為難之際,斯諾順手把自己頭上的新軍帽摘下遞給毛澤東,戴上正合適。斯諾立即舉起了照相機,把毛澤東的光輝形象拍了下來。隨后撰寫《紅星照耀中國》由英國倫敦戈蘭茨公司于1937年10月首次出版,這也是當時最早最詳盡的報道,向世人宣傳講述了當時的情況。
毛主席半身照片
我們使用網上找到的原始刊物翻拍截圖,裁剪放大后如上圖效果,雖然模糊細節粗糙,但皮膚特征真實,能準確判斷形狀特征,具備高清放大修復的條件。初步確定以這個形狀為后期高清修復的依據。
毛主席照片兩個版本對比
對比官方版,可以看出,修整過的照片五官輪廓過渡太柔,皮膚細節光滑太均勻,鼻梁變了,右嘴角陰影提亮,上下嘴唇形狀有變化,右肩下袖子線條丟失,左上衣口袋被修掉,雖然大體形狀差不多,但真實神態方面還是有了區別。
我們不是質疑官方版本修整問題,只是以客觀的角度分析修復效果,由于當時技術、條件的局限性,有些在今天看來很容易實現的技術效果在當時基本沒辦法實現。
毛主席照片高清修復版對比
我們以確定的原始刊物形狀為摹本,效果定位為可以輸出1米的大幅面照片精度,所以在形狀和細節方面精度都要求較高,放大能清晰看到皮膚紋理毛孔細節,且無明顯手工痕跡。為了防止變形,以前的繪制方法是打九宮格,現在電腦繪制是使用參考線,完成的效果能達到較高的清晰度和相似程度。
毛主席照片高清修復效果
原樣完整修復上色,這個過程并不是自動修復,而是手工修復相當于參考原始照片重新繪畫一張非常相似的照片,補全丟失的信息,強化部分內容,包括背景和暗部細節。
在保證形狀相似的提前下,細節的刻畫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,高清效果不可能使用顆粒填充來增加自然程度,小照片看起來很自然的顆粒,放大后就變成粗糙的疙瘩,適當的添加符合皮膚特征的細節紋理代替顆粒也符合時代審美要求。
效果經輸出打印測試,符合我們當初定位的要求,完成這個老照片高清修復。當然,目前這個效果也存在一些問題,雖然清晰,但自然程度稍差,部分形狀還有優化的空間,如有必要,后期會優化完善。